MSCPR-1A数字化多功能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体会

栏目:学术园地 发布时间:2019-06-13
心脏呼吸骤停是临床最危重的症状,能否及早有效开始心肺复苏(CPR)是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

韩涵 杨书香 王龙安 (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 郑州450003)

[摘要] 目的:比较使用MSCPR-1A心肺复苏机和人工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


方法:53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为心肺复苏机CPR组、人工标准CPR组,比较两者优缺点及循环、呼吸恢复率。


结果:使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循环和呼吸恢复率均高于人工标准CPR,而且可以克服人工CPR的缺陷。


结论:心肺复苏机比人工心肺复苏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可以提高复苏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心肺复苏 人工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机


[中图分类号] R605.97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9-5918(2010)06-0368-02



      心脏呼吸骤停是临床最危重的症状,能否及早有效开始心肺复苏(CPR)是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1]。现通过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急诊复苏53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分别应用MSCPR-1A(迈松)多功能心肺复苏机和人工标准心肺复苏,对二者优缺点加以探讨分析。现将我们对MSCPR-1A(迈松)多功能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5月在我院急诊抢救间呼吸心跳骤停进行心肺复苏53例患者,且均排除癌症晚期、慢性疾病终末期、重型颅脑损伤而不能解决基本病因等情况以及心跳停止20min以上者。男31例,女22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63.29岁。53例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胸外按压标准复苏组24例,其中心肺脑疾病15例,中毒8例,创伤1例;心肺复苏机应用组29例,其中心肺脑疾病18例,中毒9例,创伤2例。2组性别构成、年龄、呼吸心跳骤停时间、原发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全部53例均急诊抢救间内发生呼吸心跳停止患者,经心电图或心电监护证实,立即在1 min内给予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通气,人工标准复苏或应用复苏机复苏,同时给予静脉使用常规复苏药物、必要时电除颤等。心肺复苏机组应用MSCPR-1A(迈松)数字化多功能心肺复苏机进行CPR,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按压和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并迅速在1 min内安装使用心肺复苏机按压。其具体方法:使患者平卧位,将心肺复苏机托板置于患者背部,按压头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接中心供氧管后连接气管导管,先通电,打开氧气开关通氧气,使心肺复苏机开始处于工作运行状态。MSCPR-1A多功能心肺复苏机的按压通气比默认选择30:2,按压频率默认选择100次/min,按压深度可选3~5.0cm,成人选择5.0 cm,调整流量指示阀达到所需的气量。本机主要采用高压气源(氧气、空气)作为动力,按压装置在额定的安全气压下作为动力源,由数字化程控系统实现控制按压装置和复苏充气装置。按照设定的按压频率和按压通气比进行复苏充气,使心脏和肺部的血液循环来维持和恢复人体的基本生命体征,从而促使实现心肺复苏。人工标准复苏组应用纽邦C100型呼吸机控制呼吸,人工组胸外按压方法按《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要求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他抢救措施同复苏机组。参加心肺复苏机CPR和标准CPR操作者均为同一批医护人员,都接受过规范CPR技术培训。两组均在以上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静脉使用常规复苏药物、必要时电除颤等。并进行心电、血压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测及观察复苏中的并发症。

      2.结果 复苏成功的判定:出现窦性、房性、交界性、加速性室性自搏等规则的自主心律且血压≥90/60mmHg并维持30min 以上为自主循环恢复,出现自主呼吸或人机对抗为自主呼吸恢复。经各种措施抢救30min以上循环、呼吸仍无恢复者为复苏失败。结果:人工标准复苏成功2例,成功率8%;应用复苏机复苏成功10例,成功率34%;总共复苏成功12例,成功率23%。复苏机组成功率大于人工组(P<0.05)。

      3.护理体会

      3.1 对急诊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的抢救,需要争分夺秒,立即开展快捷有效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从而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如立即清理呼吸道,进行气管插管,供氧,人工标准心肺复苏或者复苏机应用,同时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复苏药物治疗,并准备除颤仪随时电除颤等。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了胸外心脏按压的质量问题,强调了用力、快速按压和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按压和放松时间要均等。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工CPR操作者容易疲劳,需要2名以上操作者合作,期间不可避免地中断按压降低了复苏效果,而且容易受操作熟练程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使标准CPR的质量受到影响。曾有人分析心肺复苏失败的一方面原因是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深度不够[2]。另外,胸外按压时还需配合人工呼吸,而常规的呼吸机控制呼吸模式很难与胸外按压协调一致[3],而MSCPR-1A(迈松)多功能心肺复苏机的使用正可以克服这些缺陷和不足因素,提高复苏的质量,与人工复苏相比更具优越性。有研究表明[4],采用心肺复苏机 进行心脏按压比徒手按压的CPR至心跳恢复的时间明显缩短并具有更高的心脏复苏和脑复苏成功率。与我们在以上53例急诊心肺复苏中的体会相一致。     
     
      3.2 通过对比人工心肺复苏,发现MSCPR-1A多功能复苏机的应用有如下优点:(1)按压与通气的高度协调性。将心肺复苏技术标准化、连续化,避免徒手操作时的各个医务人员间的个体差异或人工按压与通气的不协调性。开机操作简捷,安装方便,使用时只需要将其安装好固定好按压部位,连接通气管,机器则自动以按压与换气30∶2的频率进行工作。(2) 节省人力和时间,消除了徒手心肺复苏时易疲劳的缺点,同时大大节省了医护人员的体力消耗,不必停止操作,也可同时进行其他操作如电除颤术、心电监护,静脉给药等。(3) 按压部位和幅度固定准确,损伤少,本组抢救病例中无一例发生肋骨骨折、气压伤等并发症。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因该机呈时间限压通气,故不会发生胃扩张而致胃内容物反流。                

      3.3 MSCPR-1A多功能心肺复苏机还具有其他多种新颖的特征优点:(1)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心肺复苏机纯气动的模式,首次实现了气动数字化程控相结合的功能特点,使各项操作指标更精确,而且具有人性化的人机操作界面。(2) 所设置的开机工作状态完全国际《心脏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2005》的要求,一开机即可马上进入默认的工作状态。(3) 数字化程控系统控制各项工作参数,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单一按压或单通气,并达到精确实现各项工作参数的要求,实现了只需一人就可快速完成操作。

      3.4 护理注意事项:儿童和有骨折史、骨质疏松者禁止使用复苏机。复苏30分钟以上,无复苏有效指证,停用心肺复苏机前先要与家属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已取得其理解和配合,体现人文关怀。停机后要注意清洁、消毒和保养。同时建立登记本,记录使用情况,检查消毒情况,确保仪器性能良好,使机器随时处于紧急备用状态。

参考文献

[1] 赵丽,王平.132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2);72-74.
[2] 葛可法,徐承红,张仙何. 心肺复苏与心肺脑恢复[J].临床急诊杂志,2008,9(4);241-243.
[3] 王立祥,俞森洋.合理应用现代通气心肺复苏[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10):582-583.
[4] 孙晓莉,郑雪冰,杨海玲.叠加通气模式联合心肺复苏机对心肺脑复苏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5);526-528.